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改革进入深水区,意味着我们面对的需要被改革的市场不再是“竞争就有效、放开有红利”。这些市场包括了电力、油气、卫生医疗、平台经济、水泥钢铁等市场。这些市场存在着如下特点:供求函数非凸、信息不对称、人们因技术等原因有限理性、存在市场势力等。因为这些特点的存在,80、90年代的“放开准入、去管制、民资来竞争”不灵了。

面对这些改革深水区复杂市场的“一管就死、一放就乱”,出现了三种声音:

1、自由竞争绝不会错,一旦有错就不是自由竞争,谈管制就是反市场

2、市场化是照搬西方经验、不顾国情的邪路

3、要敬畏市场

这三种声音可以说是目前充斥在深水区市场改革的主流声音,无论持这三种观点的人们互相如何斗争。他们无一例外都在嘲笑、反对和敌视着“基于市场分析的市场设计和管制”。

 

嘲笑、反对和敌视着“基于市场分析的市场设计和管制”,这,是改革最大的障碍。

 

是的,深水区的市场因为他们的特殊性,有很多奇异的现象。比如昨天在许多电力微信群中热议的某试点市场出现的“大售电公司砸盘压价”现象。这一现象和市场设计者担心的“发电集团哄抬市价”截然相反、类似教科书的“需求侧垄断策略”却又不尽然、价格是低了但似乎也不是什么好事。

 

面对这样看上去神秘的现象,有的人把“市场”神格化,提出了:要敬畏市场。有人说:看,市场化没有好下场。有人说:这不是市场化的错,是市场化不够的错。

 

然而,谁也没有提出一个“分析框架”去论证自己。比如市场化有神格吗?更不要提在现在的制度框架下,怎么解释、管理和防止奇异的市场现象。

 

作为电力市场分析和研究工作者,我从来不敬畏市场。市场是我的分析对象而已,没见到那个研究青蛙的对着青蛙叩头的。对我来说,一切奇特的市场现象一定有其动机和机理。比如要分析“大售电公司砸盘压价”现象,就首先要梳理我国试点市场目前的一些性质:

1.余量放开、改革-计划双轨制并行;

2.相对于发电公司的强管制,售电公司(特别是新成立的独立售电公司)管制相对弱。

3.售电公司市场集中度不低,一些公司有市场力。

 

给定这些性质——有的是我国特色的、有的是全球通有的——就可以将售电公司、发电公司纳入不同的“利益最大化”分析框架中研究其策略。初步的假设包括:

1.拥有市场势力的售电公司有很大嫌疑在利用“少报压价”的策略压价。

2,售电公司可以利用这一策略的原因有二:

  •  a、改革电量只有不超过3%,售电公司目前既可以在市场买也可以回到传统计划体制下买电,这使得售电公司在3%的市场上弹性大,
  • b、但发电公司众多。

综上两个原因,售电公司操纵价格能力强,而发电公司操纵价格能力弱

3,供给侧和售电侧等我管制差异加大了售电侧的市场力。

如果上述假设为真,那么在目前市场管理的建议包括a,允许五大发电各自统一竞价,提高供给侧市场力,或者b,禁止售电公司竞价,只允许报量,足额购电责任强制化 c,限制售电公司在传统-市场两个轨道购买的自由度。

 

当然上述假设的验证还需要更细致的分析,但这样的分析思路才能打破“敬畏市场”的神秘主义气氛,回击了“市场化就是邪路”的错误看法,也指出了“市场万能、竞争万岁”的片面性。

 

改革进入了深水区,要真的让市场化发挥作用、释放红利,就要重视“市场分析”技术,如果整个改革设计层、行政执行层和工程运行层都在要么嘲笑“市场分析”,要么把“市场分析”视为“敌对市场化”,要么把“市场现象”神秘化,那么我国的深水区改革就非常危险。

 

加州电力危机后,面对许多未曾想到、千奇百怪的市场现象,人们没有退缩,也没回避问题,更没有神格化市场,而是扎扎实实去分析激励、机理和机制,完善了市场设计、强化了市场监管、开发了管制工具,让自由竞争真的在逼近最优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于洋

于洋

17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斯坦福大学普利克能源效率研究中心/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,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专家委员。深化改革,是管制技术体系的精准、精致、精确化升级。

文章
  • 文章归档
2017年 17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