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今天那个关于“打车软件进行价格歧视”的帖子很火。回帖有些主张禁止公司利用AI进行价格歧视。这个建议其实并不一定好,因为价格歧视有可能是改善穷人利益的。

似乎AI让一级价格歧视渐渐变为可能。这固然是把消费者的所有剩余拿走了大部分。公司获利更多了。但是,另一方面,因为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行为进行定点定价,公司的策略的改变反而可以推进效率改进——也改善穷人的利益。

这是因为,和无法针对每个人设计定价相比,针对不同人设定价格的一级价格歧视机制下,企业会愿意给边际用户——那些价格高一点点就不消费的用户——以更低的价格;当然伴随的是给高支付意愿和低弹性用户更高价格。

而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,企业会一致性或者分块性的抬高价格,使得边际用户得不到服务。

很多边际用户——价格高一点点就不消费的用户——是低收入人群,比如我这样的用红米的用户。

所以如果AI使得公司能够实现一级价格歧视,实际上公司和边际用户的福利是改善的,整体社会效用是提高的。而受损的是非边际用户——比如常常不管多贵都打的、用iphone的。

总之,利用AI算法进行价格歧视是否该监管,不是“显而易见”。所以,AI让供给侧赚到了更多的钱,让更多的边际消费者能够购买服务,推进了效率改进。然而却让刚性需求者们的消费者剩余大幅缩水。因此,人们觉得“优步滴滴亚马逊竟给不同的人不同价格,太邪恶了”的看法很片面。价格歧视对消费者未必是坏事,对边际消费者反而是好事(而边际消费者往往是穷人)。而AI的价格歧视还促进了整体社会的效率。所以无论从社会整体效率,还是收入分配的角度,都不能简单说价格歧视就是邪恶的。

相反,很多人认可“估计价格和真实价格有误差很正常,所以乘客应该承担不该抱怨”,但实际上让“顾客完全承担打车公司的价格预测误差成本”既不公平又无效率:这种价格制度安排,让公司不仅没有足够投资准确预测技术的激励,还有假报价格的激励。

进一步的,具体管制设计不能只看静态和本市场。比如在这个市场刚性需求用户的剩余被全部拿走,可能会影响他在其他市场消费的能力。而AI还会学会人们的有限理性的特征,有针对性的释放信号扭曲消费。但一户一价单独不构成需要监管的理由。

 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于洋

于洋

17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斯坦福大学普利克能源效率研究中心/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,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专家委员。深化改革,是管制技术体系的精准、精致、精确化升级。

文章
  • 文章归档
2017年 17篇